文物“活”起來,文化“火”起來
時間:2023-01-28
來源:河南日報客戶端
看展覽、做手工、品非遺……癸卯兔年春節期間,兔文化成為各地博物館的“館寵”。
在洛陽博物館,觀眾不僅可以欣賞到兔子造型的青銅、玉雕、陶瓷、繪畫等文物展品,而且可以帶領小朋友一起做兔頭帽、兔子紅包、兔子擺件。線上云課堂中,大家既可以足不出戶欣賞博物館里的小兔子,還可以跟隨講解制作生肖兔主題窗花剪紙。
與此同時,河南博物院“十二生肖拜大年——癸卯新春生肖文化展”正在進行。展覽精選了院藏近200件套生肖文物及藝術品,與“兔年生肖文物圖片展”聯合展出,是院藏十二生肖文物的首次大集結。
美輪美奐的展品,豐富多彩的活動,不僅讓文物“活”了起來,而且讓文化“火”了起來。在這個春節假期,博物館里過大年,成為大家喜聞樂見的“新年俗”。
作為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,河南的歷史文化成就燦若星河。近十年來,我省博物館事業飛速發展,博物館總數已達384家,基本形成了以省級博物館為龍頭,市縣級博物館為主體,行業和非國有博物館為補充的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博物館體系。
博物館資源越來越多令人欣慰,如何讓更多人了解文物藏品、愛上傳統文化?這是擺在各地博物館面前的共同課題。博物館成為“網紅打卡地”,使新春佳節有了濃濃的文化味,同時也為創新文化體驗提供了新思路——賦予文物藏品以更加豐富的表現形式,就是賦予博物館以更多的魅力與活力。
在文化春節中品味春節文化,這何嘗不是一種新年新氣象?